一个妙龄女子,在一个岁月静好的午后,突然瞥见一个青春年少的男子从窗前走过,莫名的芳心暗许。他今年多大了啊,他有没有意中人啊等问题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这可怎么办?托同学、托亲友打听打听这个男子吧!
其实在古代,想要知道男子是不是到了婚娶的年龄,不用猜,看看他头顶是否有冠便可,毕竟加冠之后方可娶妻、入仕。
据记载,冠礼最早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当然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天子诸侯,他们要执掌国政,但是还没到二十岁,都不算成人,多少有点尴尬,所以他们大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一般在二月进行,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太阳商城贵宾会2017cm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的父亲)、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
加冠也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的,要有个先后顺序,表示步子一步一步走,责任一点一点增加。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词。祝词大意是: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嬉戏乐趣,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然后,受礼者拜见其母。再由大宾为他取字,由父亲取的小名从此就不在正式场合用了,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帛、鹿皮)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受冠者则改穿玄冠、玄端和雀色的蔽膝,执礼贽(野雉等)去拜见君、乡大夫等。看起来,冠礼是很烦琐的一套礼仪,不过,有深意。
在行冠礼的过程中,需要多次端正仪容、表情严肃、和顺言辞,这可以看成是人际文明交往的开始,它通过郑重的仪式提醒冠者:从此将从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成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弟弟、晚辈、臣下等各种社会角色。在当今社会,冠礼这烦琐的礼仪对我们来说或许不必,但每个成年人都应该明白,从成人的那一刻起,责任与义务便常伴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