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23年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太阳商城贵宾会2017cm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紧扣“十项重点任务”,全力做好“三县五区”建设,全县经济运行稳定恢复,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2023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亿元,同口径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25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02元,增长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0.08亿元,较年初增加12.74亿元,增长5.15%;各项贷款余额109.4亿元,较年初增加8.75亿元,增长8.7%。
(一)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动态调整《扶风县关于推动县域经济和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一县一策”事项清单》,省上确定我县为产业功能区,预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38%左右。整合我县优势产业,将7大优势产业调整为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和家居建材5大优势产业,将首位产业由食品加工、生物医药调整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由比亚迪、雷帕得、赛易得、海鹰汽车、新晟瑞等企业支撑,预计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1.3%。围绕“5+2”产业体系,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6个,实现到位资金228.58亿元。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争取中省市资金34.4亿元,全县20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0.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238.6亿元的105%。一、二季度高质量项目推进成效评价均位列全省县级第一方阵、全市第1名,荣获2022年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优秀等次。
(二)园区发展持续加速。以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抓手,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突破园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决定》,配套6000万元专项资金,在园区突破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等5方面17项抓落实;实施园区东扩工程,累计东扩320余亩,比亚迪线束生产线、年产10万吨精酿啤酒生产线项目、高端智能生态幕墙加工基地(一期)、海大饲料生产基地等24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总投资6亿元的科技工业园标准化厂房及路网配套、北一路东段延伸段道路及排水等基础设施项目,新兴产业园东区道路排水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等园区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园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0.2亿元。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12354”工作法,全县解除风险监测户682户2522人,风险消除率82.9%。巩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4533”工作机制,确保保值增值、收益稳定。持续开展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7个。强力推进“四大基地”建设,建成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3.2万亩,“秦麦851”“秦麦369”2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评审认定。全年粮食总面积稳定在68万亩,产量稳定在26.8万吨。打造“午井井田”等区域公用品牌,完成老果园品种换优5000亩,推广果菜关键性栽培技术9.6万亩次,揭牌创建“陕西供港蔬菜扶风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水果甜柿子种植标准化试点。全县生猪存栏达到16万头,家禽存栏153万羽,秦川牛保种规模500头。预计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000座、公厕20座,建设农村厕所革命管护服务站8个,新建人居环境示范村8个。法门镇南佐村、段家镇昝樊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四)文旅商体融合更加突出。华彬雷迪森温泉酒店提升改造项目、周礼文化体验图书商城等6个文旅项目建成投用,文化艺术中心项目、万豪福缘温泉酒店项目、陕西大美佛汤城拾號院等项目加快推进。聚焦全域旅游,强力推精品、树品牌,申报市级研学游基地3家。推出“文旅局长为家乡代言”短视频,举办抖音短视频大赛、槐花·蜂蜜节、扶风文旅西安推介、旅游原创歌曲和宣传口号征集等活动60次;编排秦腔廉政剧《铁胆御史》成功入围“陕西省第十届文化艺术节”参演剧目并在宝鸡大剧院进行演出。先后荣获最美中国康养名县、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名县;落实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举办扶风县一桌美食宴大赛、扶风县特色产品展销会暨啤酒音乐美食节等活动,推介名优特产品牌。
(五)城市提质扩能快速推动。国家园林县城顺利通过省级复审。成功入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编制完成《扶风县县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县城建设规划(2023-2028年)》。县城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划定规划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召公镇等5个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已形成初稿。围绕县城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完成了县城新区主干街道改造提升,飞凤、胜利、百合社区等47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新区二期公租房460套已基本建成,环城东路公租房项目204套已全面开工建设;落实垃圾收运“四定”模式,全年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保持在100%;投资7626万元实施了召大路、二太路、法郑路、杨凌界至扶风科技工业园公路等一系列交通项目,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功。
(六)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地毯式排查整改“百日行动”,全县优良天数270天;建成绛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法门镇美阳河沿线污水管网截污收集工程和11家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设施,新区污水处理厂和杏林镇污水治理厂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7处、渭河堤防生态修复及河道工程2处、河道疏浚工程2处,实施水保生态工程5个,完成湋水河龙蹄段、纸厂段河道治理,完成5个村的生活污水、4条黑臭水体治理;造林绿化1.8万亩,退化林修复6.3万亩;全县规上工业非电力煤炭消费38.09万吨,占全年用煤指标43万吨的88.57%,同比下降15.2%。圆满完成了全县农户采暖季清洁取暖运行补贴兑现工作。
(七)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改善。实施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十大行动,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1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5%。新建秦之亿食品等3家村镇工厂,新增杨吉岭柿子、召公花卉2个就业帮扶基地;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养老、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参保31.5万人,职工参保2.26万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全县优质均衡校占比59.2%、公办幼儿园和公办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分别达56.82%、54.46%。着力提升全民生命周期生活质量,顺利通过健康促进县省级技术评估;职工门诊共济、异地就医、慢特病、“乙类乙管”及医保DIP支付方式等落地落实;大力发展养老健康事业,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政策。年初票决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年度任务。
(八)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强化依法治县,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创建,常态推进信访积案攻坚、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力做好防汛防滑和灾后重建工作,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打造24小时不打烊“服务员”,总体时限率压缩81.05%,“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54%。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主要经济指标起伏波动较大;二是首位产业、主导产业集群规模较小,聚集效应不明显、品牌竞争力不强,缺少上下游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三是城镇化整体水平不高,镇区建设相对滞后。
二、2024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三个年”活动为统揽,以争进比彩为导向,围绕“六个聚焦”实现“六个突破”,坚定信心谋发展,勇立潮头促转型,以实干实绩谱写高质量建设“三县五区”新篇章。
2024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
——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大抓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凝心聚力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坚持大抓项目,常态化开展重点项目“四看四比”活动,落实“五步”工作法、“五个一”机制和“六包”责任制,设立重大项目帮办服务“项目长”制度,坚持挂牌督战,能开则开、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力促初步征集的总投资159.5亿元,年度投资65.9亿元的高精度锂电铜箔生产线、斯瑞二期、台州吉克汽车等112个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
持续精准招大引强。实施招商强链工程,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全县产业发展定位,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紧扣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家居建材五大产业集群,坚持“亩均论英雄”,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关联项目,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现到位资金180亿元。加强同已签约的锂电铜箔、钛普植提等5个签约大项目跟踪服务,协助做好前期手续办理,力争早开工。对迪赛制药等在谈的12个项目密切联系,力争早签约;加强斯瑞年产3万吨高性能合金材料及航空零件精密加工等项目对接,确保早落地。
积极争取中省市资金。以构建“四个一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为主抓手,围绕“五大”产业集群,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冷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能力提升项目。密切跟踪已上报的1万亿国债、2024年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券项目,做好前期工作,争取资金顺利下达。全县争取中省市资金33亿元以上。
(二)坚持突破园区发展,推进工业提质增效。以园区发展大会为契机,以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抓手,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功能,持续发展壮大“五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强县建设。
全力以赴稳住工业。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做大汽车零部件首位产业,做强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材料主导产业,做优家居建材传统产业;结合“两大两促”活动,用好“小微工业企业升规若干措施”,建立企业培育库,确保新晟瑞、西岳制药、大恒制药等企业及时纳统。按照“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思路,培育一批有增长潜力的好企业,形成新的工业增量,全年新增纳统规上企业5户;支持比亚迪、斯瑞等链主企业开展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15个工业技改项目释放产能18亿元。深入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依托秦创原(宝鸡扶风)创新促进中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科技企业孵化器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
提升园区承载功能。以巩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成果为契机,以园区东扩为依托,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配置,加快标准化厂房及路网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力。高质量完成园区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推动标准地改革,盘活用好闲置厂房和存量资产,以“腾笼换鸟”唤醒“沉睡资源”,引导高端项目、龙头企业和优质资源向园区集中,全年园区工业总产值80亿元,同比增长10%。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更新发放政策汇编,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企业家恳谈会,抓好民营经济项目申报工作,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7%以上。
(三)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速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建设现代农业强县。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运用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12354”工作法,聚焦农户家庭收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指标,扎实开展排查走访,落实精准帮扶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抓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4533”工作机制,确保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发挥最大效益;全面落实劳务输出、公益岗位、村镇工厂等就业政策,不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抓好苏陕协作、消费帮扶,确保脱贫群众就业规模和工资性收入只增不减;做好互助资金协会借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放,确保有发展产业意愿、有能力的脱贫群众均能得到资金扶持。
加速农业提质增效。突出高质量发展主线,强化“四大基地”建设。加速粮食作物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建设小麦良种繁育核心示范区5万亩,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完成4.5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8万亩,总产量稳定在26.5万吨以上;推进生猪扩能增量,建设千头猪场8个,年末生猪存栏达到16.5万头;以高接换优、挖老建新、品种改良为主加快果业提质增效,改造提升低效果园5000亩。强化蔬菜稳产优品,配套推广宜机化轻简化栽培等集成技术,建设绿色蔬菜高效示范基地1个,全年蔬菜产量达6.5万吨。
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示范村建设和示范点打造,深入推进“三拆”专项行动,压茬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继续实施农村改厕质量提升,加快中央预算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项目建设,年内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000座。
(四)坚持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坚持文化、旅游与各领域多方位、多链条深度融合,稳市场促消费,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旅游+”战略,增强法门文化景区、周原遗址公园核心吸引力,推进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举办槐花节蜂蜜节、职工健步走、扶风县一桌美食宴大赛和特色产品展销会暨啤酒音乐美食节等活动。组织金属书签、纸艺灯笼等旅游商品参加2024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举办抖音视频大赛,推出《扶风旅游请你来》短视频,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0万人次,游客投诉率低于1%。实施旅游道路标识牌制作与安装、野河山景区生态停车场改造提升项目,加快文化艺术中心等旅游项目建设,增强旅游发展后劲。
加速提振社会消费。落实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打好“引客入扶”、新能源汽车、住房改造等“组合拳”,促进消费复苏的可持续性;对已经完工的杏林、法门、午井商贸中心,做好招商工作,进一步丰富商业网点;依托扶风县餐饮行业协会,对“扶风甜柿子”“扶风鹿糕馍”等我县地理标志商标和产品资源的挖掘和培育,提升我县地理标志品牌在全省占有量;把商贸项目建设与限上企业培育结合起来,在推动大个体转企业和农家乐消费等方面下功夫,通过一企一策,精准培育。
提速提质数商兴农。采取“达人直播+采摘”“现场展销+平台促销+直播助销”等方式,运用“农副龙头企业+电商企业+物流企业”模式,举办第六届大樱桃采摘节、金秋送福好“柿”连连等促销活动,孵化规模网络直播团队和规模优秀电商讲师团队,帮助强峰贸易等农副产品企业触网转型,累计帮助电商企业和群众销售产品8000万元以上。
(五)坚持县域城乡兼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围绕城镇、产业、投融资等平台建设,初步实施基础设施体系、商贸流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创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县”,全面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积极实施县城“东扩北进南优西融”战略,不断提升集聚人口能力和县城承载力。实施东大街、南大街等城市出入口景观亮化项目,让城市亮起来、美起来,整体提升城市品位。继续做好飞凤、胜利、百合社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收尾工作,加快已开工的环城东路公租房204套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用,提升群众住房保障水平。新建停车场3个,配置停车位800个,缓解县城区停车难问题。实施县城集中供热改扩建和道路绿化工程,推进广场绿地、小游园建设,力促供热普及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85%、43%以上。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加快县城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实现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均达到100%。
加快产城融合步伐。统筹推进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创建。紧盯“吃住行游购娱”要素融合,打造“一核四园四街区”文旅商体融合示范街,建设3个综合性商贸市场、引进20家企业入驻旅游特色商品示范街。加快镇级商贸中心投运,做强做大贸易加工企业,深化电商公共服务运营体系,拓展镇村电商站点服务功能。
加快交通强县建设。巩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积极援建麟法高速、眉太高速,抓好扶风县众和美阳河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努力推进渭北南环线午井镇区段等道路建设项目,完成麟绛高速扶风南互通、扶风出口连接线项目建设。
(六)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决当好生态卫士。加快推进绿色转型,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全面推进绿化美化,持续推进低碳生活,全力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综合治理。完成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绩效升级建设工作,加快新区污水处理厂、法门镇美阳河沿线污水实施管网截污收集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建设小韦河水质自动站进度,为小韦河水质监管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进一步提升城乡生活污染治理水平。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落实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认真落实国家碳达峰行动方案,严格控制新上“两高”项目。加强对重点用能大户和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控超标用能。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强化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创建低碳社区、低碳校园、低碳村镇,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在七星小镇、县人民医院、野河山等地新增9座充电站,助力群众绿色低碳出行。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到年底,年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率达到92%以上。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0.7。实施野河山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修复等林业重点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七)持续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围绕“七有”目标,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高民生品质。
加快教育强县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县创建,加快第五小学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扶风初中风雨操场、绛帐恒大小学周转宿舍楼、杏林教师周转宿舍楼、扶风初中田径运动场修缮,法门高中、扶风高中和职教中心基础设施改造等教育项目完工投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进一步树立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加快就业创业保障。深化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十大行动,主动对接县内外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履行社会责任,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困难人群和脱贫劳动力就业。瞄准家政服务、生活餐饮、人力资源、养老服务等紧缺现代服务业,着力开发挖掘扶风技工、扶风家政等劳务品牌潜力,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力争实现新增就业4000人,转移就业12.5万人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继续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三重保障制度和分类参保资助政策,强化资金监管,提升医保服务质量;加快南阳、新店区域性敬老院改造提升进度,打造高标准的区域性养老院。严格对照幸福院等级评定标准,改进、完善幸福院管理,吸引更多农村空巢、独居老人入住;启动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提升我县整体医疗应急服务能力。积极推进 “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多元普惠托育服务机制,力争建成1到2所公办托育机构。推进社会高效治理。强化“八五”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传。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甘棠议事”等新的调解品牌,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持续开展“无黑无恶”镇街创建,巩固“雪亮工程”成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扶风。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八)抓住改革关键环节,补齐短板破解制约。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结合大走访大调研促建设促发展活动,常态化开展“三进五帮”干部联企、“双包一解”等活动,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在用地、用工、用电、用水、融资等方面积极解决实际困难,持续推动“扶易办”迭代升级,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全面提升“一业一证”“跨域通办”覆盖面,为招商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扶投资落户。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事项覆盖率,加快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进出口等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督制度。深入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积极落实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各项工作任务,持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广应用“秦政通”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和“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拓宽个体工商户登记渠道,放宽登记条件,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数量,年底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200户。
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不断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加快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强化农村“三资”管理行动进度,落实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聚焦“消薄培强”目标,持续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途径,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谱写高质量建设“三县五区”新篇章做出新的贡献!
以上报太阳商城贵宾会2017cm,请予审议。
版权所有:太阳商城贵宾会2017cm·(中国)专享会|首页欢迎您 陕ICP备12002704号 网站标识码:6103240002
陕公安网备61032402000143号 本网站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访问